Young Green Envoys on Climate Change
china.org.cn/chinagate.cn, December 5, 2011 Adjust font size: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欢迎您收看2011年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专题报道之系列访谈。今天来到我们访谈节目的是两位年轻的嘉宾,他们是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青年绿色大使,沈钊,王楷。
主持人:沈钊,王楷,你们好!明天你们就要启程以青年绿色大使的身份赴德班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了,非常感谢今天你们能够做客我们的访谈!首先,向观众朋友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吧!
王楷:我叫王楷,来自北京,是2008年的气候大使,现在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
沈钊:我叫沈钊,现在在上海读书,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
主持人:你们是我们专题访谈中最年轻的嘉宾,我也了解到,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你们是青年中的先锋和模范。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为什么小小的年纪,就如此的关注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的议题呢?
沈钊:我是从2009年开始担任绿色大使,在这期间我参加了很多活动。在2009年,最开始的契机是因为我参加了绿色校园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去萌生对气候变化以及世界自然问题的关注的这种信念和想法,才开始了我的绿色大使的生涯。
王楷:我和他差不多,我是从08年开始参加整个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其实自己从很小的时候可能就听过相关气候变化的一些东西,但是真正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还是在参加了当时的一个叫做“绿色校园”活动之后,在这之后才开始自己的一个环保生涯,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青年绿色大使的选拔是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发起的,你们也是经过了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能不能和大家回顾一下选拔的过程?那么你们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些事情和行动使得自己有资格能够成为青年绿色大使呢?
王楷:当时选拔大使在北京是这样的。先是有一个叫做“绿色校园”行动的一个比赛,是由各中学的学生自己组成环保小队,设计一个可以应用到校园或者周边社区的环保项目,通过这个环保项目的评选来判定谁能晋级,所有晋级的小队都可以派一名队员或者是队长到BC 参加面试。通过层层面试之后,就可以成为绿色大使。而自己在成为大使之前所做的事情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当时自己只是在设计自己的环保项目。我们当时是做一个校园内水力发电的这样一个项目,可以说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比较简单比较浅的,只有在成为大使之后才真正的有了一些变化,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沈钊:我们的选拔过程其实是非常相像的,两个人都是通过“绿色校园”行动这个活动参与到其中,并且通过自己的一些项目和自己的努力,在后面的选拔中成为了一名绿色大使。而作为一名绿色大使,我个人做了一些有关环保和气候变化的项目,可以说是让大家关注到环保和气候变化这个领域。其中我最得意的一个项目应该是2009年我做的一个空调风力发电的项目。这个项目是我自己做了一个小的科技发明创造,把空调室外机排出的强劲的热风重新收集利用起来,然后再带动一个我们自己发明的一个微型风力发电机进行运转,从而发电。这个设备虽然采集的风很少,而且发的电不是很多,但是我们经过不断改进之后已经实现了小规模的家用电器,类似于手机,MP3等设备的充电,而且还可以给学校走廊通道里改装后的LED灯管直接供电,也就说是它已经实现了可实用性。所以说,这种设备是可以被推广开来的。我也认为,在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这样的小的问题,或许可以真正的有效的,并且快速的解决一些有关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主持人:青年绿色大使,是一种荣誉,但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你们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做出了什么样的实践,来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引导他人关注这一全球问题呢?
王楷: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大使的工作紧密相连的。我们大使通常非常多的工作就是关于公众参与类的活动,比如说,我们会在很多大型活动的会场,比如一些科技展,或者公园,甚至是街边或者是自己的学校之内,我们会开展这样的公众参与活动,吸引大家来我们的展台。我们会通过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非常简单的小的游戏,小的活动,来吸引大家参加这个活动。而在这个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就会非常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怎么做才能够应对气候变化,自己怎样做可以能身体力行的来开展我们所宣传的低碳生活。除此之外,像我个人,我自己本身在一些学校进行支教,也有一些在外边的像导游队这类型的志愿工作,而最近也在运作一个关于向高中生来提供他们未来建议的这样一个项目。在自己所有这些工作中,都会悄悄的把我们这些所宣传的环保,气候变化和低碳这些概念来教给他们,来告诉他们怎样去做,来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去做。这个就是我作为大使经常做的一些事情。
沈钊:作为一名大使,我也是做了很多有关社会公众宣传和媒体交流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我当时在做自己的校园项目的时候,就吸引了很多媒体对我们的这个项目进行了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方面是在推广我们的项目,其实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媒体通过公众这个媒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关注到气候变化和自然气候这些问题,去加强自身对自然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同时,我跟王楷也很像,我们也参加了很多公众的活动,在一些小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通过一种很生动有趣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很多人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去为气候变化的应对做出贡献。
主持人: 成为青年绿色大使以后,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行动和实践,较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沈钊:在之前,我最开始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这样的倾向和行为,完全是出于父母对我从小的教育。因为我家一直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并且父母也告诉我,不要乱丢垃圾,不要践踏草地之类的。这种从小就产生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在我成为大使之后,我们更加关注的不只是我们平常做的一些小事情,我们自己做的事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什么?是把我们自己所做的事情告诉别人,让更多的人跟我们做同样的,去爱护环境,去应对气候变化之类的行为,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行列当中来。
王楷:我和他其实有点像。我从小就一直比较注意怎么节水节电,没有关的水龙头都会下意识给拧上,人走之后肯定会关灯。但实际上,我个人觉得,这些行为更多的是从家长一直在灌输的一个经济上的角度去做的,比如说,你不要浪费水,不要浪费电,水费电费都很贵。包括小学也在教育这个,就是你们一旦用超了多少多少水,学校就要多交多少多少钱。所以说,在成为气候大使之前,做的很多相关于环保的事情,都是下意识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由从小的这种教育,从经济方面来引导的。而成为绿色大使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还有专家的讲座,包括自己在活动当中,在生活当中,所接触的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后,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才知道了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宣传给其他人。而我个人比较明显的,在成为绿色大使之后呢,对怎样一起吸引大家来关注气候变化,怎样能够从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前一直以为这个都是个人的事情,现在更多的会从政府的角度去考虑,会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会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考虑这整个问题。
沈钊:我补充一下。我个人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喜欢熊猫,经常跟我身边的朋友去讲,熊猫是多么的可爱,而且作为一种濒危动物,你要去爱护它。实际上,我到现在为止,在给别人留下一个喜欢熊猫这样的深刻印象之外呢,他们也受到了我的一定的影响。通过我喜欢熊猫,喜欢这一类对人类很友好,而且是一种濒危动物的这种思想,他们也会认识到,自己其实应该对一些环境问题,或者是对动物自然保护问题,投入一份感情过去,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这样一个事情,我也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或许你平常喜欢自己家的小猫,小狗,小宠物,你或许可以把自己的这样一种感情从这样一只小小的小动物上面转移到其他的自然环境上面,同样可以投入自己的一份感情给自然环境。你会在那个时候发现,你这一点点小的付出,会得到更好的环境,更多的身心的愉悦。
主持人:成为青年绿色大使之后,你们也参加了一系列高级别的国际性的会议。包括联合国气候大会,也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等等。参加这些国际会议和国际谈判,你们自身有什么样的收获和启发呢?
王楷:我自己是参加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天津会议的。这个大会实际上对我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我自己的环保项目,还有一些面对公众的宣传活动,包括我们在全国各地的一些考察、学习和宣传,它都是仅限在国内的这样一个范围。而参加天津会议的时候呢,真正的自己亲自经历了一个国际间的,政府间的谈判,从国际和全球的视角去看气候变化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之前一直在说,气候变化谈判是怎样怎样,但是没有自己亲身经历一下到底政府间是怎样博弈和谈判的,其实很难理解这样一个问题。而在参加这个会议之后呢,也可以真正深切的感受到,各个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这个问题之上呢,很多国家还是抱着自己的这样一个本国的利益去想,很难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真正从更多数人的利益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参加完这个会议之后,确实感到,我们的宣传不光是要面对我们身边的人,不光是面对群众,更多的,很有必要的也是要面对政府这样一些重要的人士。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
沈钊:我也是通过参加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各种项目,参加了很多大会。从2009年去香港参加国际气候辩论大会,到后面的上海国际青年金融气候峰会,还有一直到天津的跟王楷一起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大会等等这一系列高级会议,我们都意识到,国际间的一种博弈不仅仅是在争取共同更好的应对,同时是在博弈场上去寻求国家的利益。当然我们认为国家寻求自己本身的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真心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站在一个维护整个世界的发展和整个环境的保护这样一个前提之上,能够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的进行,能够切实的落实各国的减排措施,能够推动一些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应对的一些项目去实施。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这些真正的国际大会才可以从一场妥协的战役变成一个牵手合作,携手共进的这样一个会议,也才能发挥这些大会的真正的用途。否则,我们大家舟车疲惫的各国奔走,无非就是做一个妥协,这样的妥协只能削弱我们去应对的力量。所以我希望各个国家能够真正的去合作,去共赢,共发展。而我们这些青少年气候大使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去肯定青年人的作用。让各个国家的NGO和领导人去认识到,青年力量在这个会议和这个应对过程中的一个作用。我们也希望我们自身的能力,能够去推动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去合作,放下更多的分歧。
主持人:刚才沈钊谈到了青少年所发挥的作用。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气候谈判,谈的不仅是环保问题,也关系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气候谈判大会上的更多的是各国官员,政要,学者,专家。你们认为青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沈钊:那我就接着刚才讲。正如我刚刚说到,我们一方面,需要让各国的政要以及专家这样的专业人士能够去肯定青年人在这个环节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一方面,我也希望让我们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认识到,其实我们还有一群年轻人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就是说,年轻人能够去扛起这份责任,也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事情。我觉得我们要传达出这份信念,这份信心。我们自身来看,青年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通过这样的认识,能够形成自己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帮助个人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年轻群体的共同发展。
王楷:我补充一点。我一直觉得,青年人在这些国际会议当中呢,他起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桥梁的作用。就是一座连接这些高层人士和真正的身边的这些人,包括我们的这些百姓的这样一座桥梁。就是我们真正把气候变化这件事情由政府间的谈判,由国家间的这样一个博弈,带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能够让人们真正的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各国为什么要这样谈判,到底问题的根结在哪里。
主持人:我也了解到,你们作为青年志愿者参加了中英瑞三国“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并且前往中国西部省区宁夏进行实地科考。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气候变化对宁夏当地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面对气候变化,宁夏面临着哪些风险?你们觉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行动才能提高宁夏地区人们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
王楷:其实我们俩都参加了宁夏地区的科考,但是我们去的地方不一样。我去的是固原地区,他去的是红寺堡。我主要从固原地区来说一说气候变化对农村的一些影响。我们就发现,因为宁夏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而农业是非常容易受气候包括一些自然条件所影响的。宁夏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是比较恶劣的,现在可以说是十年九旱,这个说法在宁夏一点都不夸张,非常的合适。我们所去的固原地区,有一个村子的情况最为突出,就是平乐村。平乐村那个地方常年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干旱,而一到七月份几乎就是滴雨不降。他们不仅是农田里春夏两季什么东西都种不了,而且就连自己用的喝的水都没有。所以全村从一到七月份这段时间都得靠买水才能维持生存。而在他们一年微薄的收入中,还需要花很大一部分去用来买水。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实际上在几年前,比如说十几年前,二十年之前,当地的状况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就回忆说,在自己小的时候,条件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恶劣。即使是在五年之前,比如说,他们的地里,现在平乐村都种的是玉米,因为其他的都是种不活的,只能种玉米。像他们说,之前还有种过像一些胡麻,小麦,都有种,但到今年,只能种玉米。而且,像以前,没有冰雹,但是像这两年,冰雹就特别的多。一下冰雹,不光连农作物颗粒无收,连牲畜都被砸死。总体来说,这种气候灾害增加,温度升高,降水减少这样一个状况,就是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而这种变化,对他们的农业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有些时候都可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对他们的生活来说,这种气候条件从根本上剥夺了他们去寻求更好的生活的这样一种权利。
沈钊:我是去的红寺堡区,走访了三个村子,这三个村子都是移民村,因为他们在过去住的都是六盘山的阴冷的山区。那里一方面是地势非常陡峭,而且就是山间的资源非常匮乏,降水也不是那么的充足,可以说,生活上,环境上都非常不好。于是在1996年开始宁夏地区开始了整村搬迁这样一个策略,也是一种生态移民。可以说生态移民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或者是应对自然环境破坏之后一种非常无奈的举措,但是在搬迁之后,农民逐渐的通过改造他们搬迁地的环境,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沃土。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现在拥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因为宁夏政府开始了“扬黄灌溉”工程,通过抽取黄河水来进行灌溉。所以说农民灌溉上面已经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保障。另外一方面,新的自然环境中,大量的植树,种草,并且减少了滥牧滥伐这样的行为之后,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农民也纷纷反映,新的居住地,虽然说在一开始是那么不适应,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适应下来以后,他们觉得新的环境还是非常好的,是有利于他们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的生活发展的。很多村民也告诉我,的确在很多年看来,气候是发生着变化,但是经过一次这样的生态移民之后,他们却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措施,这种变化是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虽然说,大的自然环境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生态移民帮助他们很好的应对甚至是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像灌溉用水,我们有扬黄工程,也比如像当地的农业生产,原来没有足够的耕地,没有足够的技术,因为移民了之后,他们有了新的技术,也有了资金扶持之后,很多农业地区发展起了设施农业,使用起了大棚。他们还有一些地区甚至使用起了类似于滴灌,覆膜这些比较好的技术。我们在杨柳村更可以看到,当地村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了他们的作物选择种类,从传统的大田农业中的玉米,小麦之类的种类,改成了一种经济作物,葡萄。通过这样的改种,他们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村子,通过这样的一村一品,比如像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发展起了后续的附加值产业,形成了一个一条龙产业。现在村民可以通过种葡萄,村子可以通过收购并且酿酒这一系列的项目,促进了当地村子和农民一起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和收入都获得了很好的改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农民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这种气候变化,还是可以很好的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在移民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像菊花台村子,由于移民之后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他们的水渠修筑不够全面,灌溉用水可能还是不那么充足。另外一方面,由于是扬黄灌溉,提取黄河水这个工程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村民灌溉时候买水的钱还是比较多。很多村民纷纷表示资金上还是感到有压迫感。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采取更好的政府补贴这样的措施,来改变这样子的一个现状,帮助他们更加好的去应对气候变化,更加好的去利用现在已经有的这些设施。我们也希望提出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就是,农村政府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分大小年,分灾害和普通年,来定一个水价水费。比如像发生灾害的年份,村民本身就没有作物的收成,颗粒无收之后,收入就减少了。如果你的灌溉用水还是采用这么高的价钱的话,对于村民的压力就非常大。我们应该提倡在灾害年的时候降低水费,而在正常年的时候维持原来的正常水费。这样的一个调整,农民可以更好的接受,也可以更好的使用这些设施。
王楷:刚才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气候变化的趋势对宁夏地区有什么样的风险。我觉得如果说不是很局限于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的话,因为我们知道,宁夏地区可能一百年前,他的气候环境还是非常好的,当时不是有叫做“塞上江南”这一美称。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绝大部分的因素还是人为的因素来造成的。如果不能够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就是放任气候变化去影响他的话,只可能让环境状况越来越糟。而这个环境状况又会影响整个宁夏地区的发展,状况是越来越差的。
主持人:明天你们就要启程前往德班了。那么你们二位对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望有哪些呢?对自己身为青年绿色大使以后的工作都有哪些规划呢?
王楷:首先是德班大会。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对这次大会的期望都是一样的。比如说,能够切实履行在坎昆大会上所提出的一些决议;比如说,快速启动资金,技术上的支持。我觉得这些期望大家都是所共有的,我也是更加期望。因为很多人对这次大会的前景可能并不是特别的看好。我也是期望这一次大家能够真正的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政府间的谈判。我记得之前听过一个理念,就是人们希望这次大会能够以一种共同前进的方式,来朝着这个方向去进行。就是大家在进行本国利益的考虑之后,真正能做到换位思考,替其他国家去想一想。我希望在这次气候大会中,各个国家还是能够以更多人的利益,共同利益,为出发点,而且能够更多的考虑到别的国家本国的利益,把这个也作为自己考虑的一个因素。这样的话,就很有可能达成一份大家都同意,都愿意实行的这样一个计划。
沈钊:很多人都希望在这次会议中,能够继续履行之前的一些条款和约定,包括希望像王楷说的快速资金启动,还有希望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千亿的资金能够迅速的到位。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多人可能会关注,这次大会,因为他是快到了一个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一个结点,他已经开始到一个结点上,作为一个转折性的会议,他有这样一个意义所存在。所以说,在为明年的会议作准备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讨论一下,在这之前,《京都议定书》执行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减排任务是否更好的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犯下了什么错误。我们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推广。这些都是大家对于这次大会的一些期望。很多人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有合作,有共赢。我个人虽然说是也有很多的期望和愿景,但是比较现实的来看,这次大会有可能还是像我所说的,是各个国家之间的一种妥协,是一种不断让步的过程。我只能说,在这次大会能够看到的是,每个国家能够在让步的同时,去更多的考虑一下怎样推进,不要总是往后退。一味的往后退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去落实。在前进的过程中,就算是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大家是都在一个方向前进的话,是可以携手并进的,并且去应对这个困难。另外,作为青年绿色大使,我们这次去也有一些自己的愿望,就是希望能传达出自己的心声。与各个国家的一些政要、专家以及NGO的领导人能进行一些会晤,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青年人,还有整个世界的青年人,都在携手去面对这个问题,也希望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关注到,自己做的一件事情,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在本国和本人的利益,其实是为自己的后代去做这些事情。
王楷:关于之后,大使工作有什么发展,我更多的想从自己的规划上来讲一讲。因为自己成为大使已经很多年了,但实际上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虽然说自己一直作为大使,但是对自己之后,比如说怎样从工作上,职业上继续来从事这一行业的理解并不深。但是到了现在,等自己上了大学之后,我现在希望自己以后的工作能够更多的侧重于包括农村的发展,这是由于之前宁夏科考影响的;还有包括政府间怎样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的这一方面,可能是我今后主要的自己发展的一个方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领域更多的做出一种贡献,起到自己的一些作用。
沈钊:我个人在工作当中,在宣传之余,我还希望能够多去参加各种大会的边会。去了解更多现在国际上有关碳金融、碳市场、碳交易这方面的情况和知识。因为我自己是读经济学的,我也希望按照计划,我的研究生或者更高的学位的时候,能够涉足到碳管理碳交易这个领域。然后我的职业规划也是在这个路线往上走着,所以说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更多,去学习更多,对于我将来的一个人生和职业的规划给予一定的指导。
主持人:最后,非常感谢你们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祝你们南非之行顺利愉快,也祝愿你们以后在各自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能够一帆风顺!谢谢你们!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感谢您的收看,下次再见!